Fork me on GitHub

[转]:李彦宏:专注才能更好地生存(下)

  尽管在财富榜上炙手可热,这个在下属眼中冷静得可怕的人仍然在不断地讲,百度距离破产只有30天……

  毫无疑问,这个人的崛起迎合了商业社会财富新贵的几乎所有特征,比如年轻、英俊、海归背景、一个俗气但成天被人挂在嘴边的英文名字、与纳斯达克关系密切、从事着最时髦的行当——IT业,最重要的是,他在一夜之间拥有了近百亿身价,并因此使得追随他的人群中突然冒出了7个亿万富翁、51个千万富翁、240多个百万富翁……这个浮出水面的人物迅速被媒体和公众追捧、蚕食,关于他的“传奇”、“神话”乃至各种小道消息不胫而走,传遍了大街小巷。而与此同时,这个长相腼腆但老谋深算的37岁晋商后裔也刻意以低调神秘和貌似谦逊的姿态,不时出现在他觉得有必要露面的电视颁奖晚会和财富论坛现场,抛出一些精心准备的言论和说辞。这个少年时代曾经无限痴迷戏剧的“超男”就这样雄心勃勃地在新经济的舞台上长袖善舞,以至于当我们利用他一手创办的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baidu)来搜索关于他的新闻的时候,会发现这个名叫“李彦宏”的人人气多么之旺!

  因此,了解李彦宏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除了要绕开他手下那群已经发财(因而显得有些傲慢)的部属,企图用单一的色彩或仅仅从一个方面来描绘他的性格也是不成功的。比如,百度公司大门口有一巨幅宣传画,上面六个大字“百度人民很行”,密密麻麻签满了每一位员工的名字,常常令初来乍到者一不留神就念成了“百度 人民银行”。如果你因此觉得李彦宏先生故弄玄虚的话,显然对他并不公平;一个技术员出身的企业家和他创办的公司能够在全球最热门的高科技领域“战胜”跨国公司,肯定不是依赖于故弄玄虚。又比如,当你有幸在北京理想国际大厦12层看见除了洗手间外,几乎每一间房门上都标着诸如“青玉案”“月满楼”之类的词牌名,抱着大枕头、趿着拖鞋的IT人士在其间走来窜去,对老板直呼“Robin”,并且开会时谁先到谁选择座位,最为普通的一名员工经常心安理得地坐在那个被认为最显贵的位置上……

如果你因此觉得李彦宏先生随意而和善的话,那么显然同样不尽客观;其实不少员工私下里说他像唐僧,喜欢唠叨,他与多数人都会保持一种微妙的距离,甚至有人说“李彦宏是个冷静得可怕的人”。许多喜欢李彦宏的人认为他讲朋友义气、重感情、温和而良善;与李彦宏反目的例子同样并不鲜见,一位愤然出走的百度员工当年不顾李的劝说,毅然绝然放弃了如今价值千万的股票期权,而最近在MSN上仍认为“毫不后悔”,至于对李彦宏口诛笔伐,甚至与百度打官司的也大有人在。事实上,构成李彦宏性格的因素非常之多,而且各不相同,谁搞得清呢?但有一点是得到公认的——似乎可以套用亨利·基辛格当年说过的一句话,即聪明不足以使人成为企业领袖,对一个企业领袖来说,必须具备的是魄力,是勇气,是狡黠和魅力。
  “选择”的魔力
  “在人生选择道路上,我好像没有很不顺利的过程,只是面临着一些选择。”李彦宏说。当坐在你对面的这个人慢吞吞地、谨慎地、矜持而又儒雅地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你是否火冒三丈,盘算着弄一台榨汁机来对付李彦宏,以获得你想要的答案?事实上,除非他自己愿意说出来,你别指望能从李彦宏嘴里套出什么,哪怕是一群记者围着他长枪短炮地开火。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个踌躇满志、身手敏捷的老年轻人的37岁人生履历,都有如一段几乎谈不上曲折的光滑沙滩,上面除了一串还算清晰的脚印之外,一览无余。而这些脚印,便是他所谓的“选择”——
  比如1968年。李彦宏无可选择地以男孩的身份出生在山西小城阳泉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工人,三个姐姐,一个妹妹,子女多,负担重,手忙脚乱的父母显然顾不上孩子的成长。如果这时候非要说“选择”的话,李彦宏除了选择童年的玩伴之外,根本不知道什么叫选择。所以,“小学的时候,考过戏剧学院,后来放弃了。现在觉得放弃也挺好,技术能带来更大的影响力。”李彦宏回忆说。少年时代,他着迷于戏曲,曾被山西阳泉晋剧团录取,但中学时代,又回归“主业”,全身心投入功课学习中——否则,今天我们恐怕会少一个新经济的精英分子,而大抵只能用别的搜索引擎(比如Google)去搜索一个也许并不知名的晋剧演员的名字了。
  1987年,李彦宏以阳泉市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
北京大学图书情报专业。这个高中时就参加过全国青少年程序设计大赛的“乖孩子”依然不懂得什么叫做选择,自然也没搞明白什么叫做设计,他唯一能做的是步人后尘——他的三姐先他考上了北大。所以,尽管这个19岁的男孩一边为离开阳泉迈进中国最高学府激动不已,一边却也在为图书情报学的枯燥、乏味沮丧不已。左右为难的他甚至一眼看到了自己那一代人关于未来的最好选择:毕业,进机关,娶妻生子,熬年头,熬资历,然后过着大多数中国小职员和小市民的生活,人生按部就班,简单而平凡……这样的人生道路显然并不是李彦宏所期待的,“在我看来,选择出国是一条自然而然的道路。”话虽如此,他还是不懂得什么叫选择,那时候的李彦宏只不过顺应了一个绝大多数北大学生都会顺应的潮流:出国留学。并且,他的三姐再次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先他留学去了美国。
  “我是一个非常专注的人,一旦认定方向就不会改变,直到把它做好。”从大学三年级起,这个已经被出国、留学刺激得彻夜难眠的中国青年开始心无旁骛,像很多同类一样买来托福、GRE等书狂啃,过起了“教室——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的清教徒式生活,唯一的目标就是留学美国,方向锁定在计算机专业。
  如果说人生的过程就是在爬山,你的每一次行动都是在选择道路,那么,不同的道路将把你带到不同的位置,并且每一次的跨越、攀登和坚持,都有可能成为你人生风景的分水岭。1991年,李彦宏再一次挤过了独木桥,收到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的录取通知书。那一天正值圣诞节,23岁的李彦宏背着满满一行囊的豪情壮志,奔大洋彼岸而去。
  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一年里有六个月都飘着雪。在这里,李彦宏将白天上课、晚上补习英语和熬夜编写程序当成一个中国留学生初来乍到必然的吃苦方式。“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当时挺苦的,但年轻就应该吃苦。”李彦宏评价这段经历说,“我出国不是一帆风顺。因为换专业,刚到美国学计算机,很多功课一开始都跟不上。有时和教授面谈,由于较心急,谈一些自己不是很了解的领域,结果那些教授就觉得我不行。”李彦宏没有选择,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尽一切可能去适应环境。在学校待了一年后,他总算获得了一个机会到位于普林斯顿的松下信息技术研究所实习,“这三个多月的实习,对我后来职业道路的选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这种影响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放弃。
在松下实习的那段日子,工作之余,李彦宏经常坐在花园里看《华尔街日报》,报上时常会刊登描写硅谷商战的文章:微软如何跳出来公然反叛IBM,又怎样以软件教父的身份对抗SUN、网景……一个个鲜活的商战故事,让李彦宏感觉到:“原来技术本身并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商战策略才是真正决胜千里的因素。”受其影响,李彦宏决定放弃攻读博士学位。1994年夏天,他进入华尔街一家公司——道·琼斯子公司做起了金融信息检索技术,“那时候,中国留学生中有一股风气,就是读博士的学生一旦找到工作就放弃学业。起先,我认为自己不会这样。但这家公司老板也是个技术专家,他对我的研究非常赏识。两人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士为知己者死’,于是我决心离开学校,接受这家公司高级顾问的职位。” 李彦宏所说的这个老板,是一位耶鲁博士,从贝尔实验室出来办公司,再把公司卖给道·琼斯。正是从他身上,李彦宏看到了“一个有知识的人如何利用知识发财致富,在泡时间读硕士博士当教授之外,另有一条明亮的成功途径”。此后,他成为《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设计人员。
石安简评:李的老板是个聪明人,既是技术专家,也有精明的生意头脑,当办起一家公司后能把公司卖掉,卖个好价钱,便是成功了。
  问题是,在华尔街最有前途的是金融家而不是计算机天才。对于李彦宏来说,自己的热爱和长处只在计算机,他的前途依然不甚明朗。李彦宏再次面临选择。
于是,1997年李彦宏离开自己为之奋斗了三年的华尔街,前往硅谷著名的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搜信)供职。在硅谷,他亲见了当时最成功的搜索技术公司如何在股市上呼风唤雨,见识了一个每天支持上千万流量的大型工业界信息系统是怎样工作运转,并在这里写成了第二代搜索引擎程序。与此同时,他也见证了Infoseek后来的每况愈下和惨淡经营,并从中悟出任何一个企业家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必须历练的谨慎和勤俭——这些心得,无一例外地被李彦宏在1998年写进了畅销书《硅谷商战》,并且将其牢牢地保持在了自己后来的创业历程中。
石安简评:你曾经供职过的单位和行业往往会成为你迈向成功的阶梯,因为他们会让你预先去实践一些想法,而不必冒令自己破产的风险。

-------------本文结束感谢您的阅读-------------

本文标题:[转]:李彦宏:专注才能更好地生存(下)

文章作者:ElwinHe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6日 - 23:11

最后更新:2018年01月08日 - 22:01

原始链接:http://www.elwinhe.xyz/blog/dbb06ca.html

许可协议: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及作者。